(一)师资队伍结构
体育系拥有一支教学能力强,学术水平高、爱岗敬业的师资队伍,体育系现有任课教师53人,博士11人,硕士37人;高级职称人数19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5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8人,国家级裁判6人。近五年内体育系专任教师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和论文集等共发表论文85篇,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共35部;体育系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山西省“1331”提质增效建设计划青年创新团队建设项目、山西省软科学项目、山西省哲学社科基金项目、山西教改项目近30项,研究成果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山西省“1331工程”标志性成果奖,山西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山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百部(篇)工程”一等奖等多项省部级奖励。2021年,体育伦理研究创新团队被遴选为山西省“1331”工程重点创新培育团队;2021-2024年,健美操课程两次获批山西省一流线下培育课程;2022年,羽毛球获批山西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培育课程。
(二)专业带头人

(三)教师发展与培养
第一,提升教研室数量和质量。为适应新专业建设的要求,提升基层教学组织的内生动力,体育系2024年增加了武术教研室和体能训练教研室,目前较好实现了教师的学科互补,有力推进了课程团队建设。
第二,实施青年教师帮扶计划。体育系对青年教师备课、教学、教研等实施一对一“传帮带”,比如听课、讲课比赛等,体育系教师在近5年学校的各级各类教学竞赛中获得1等奖2人,二等奖8人,三等奖5人。



第三,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2年关于全面推进高等教育数字化建设和学校教务部等要求,学校举办了信息化教学技能提升培训等,体育系大部分专任教师参与了培训。

第四,提升产学研用能力。体育系通过协同育人项目、挂职锻炼、实习实训等渠道,充分调动教师参与产学研服务工作的积极性。体育系每年委派多位教师带学生进中小学、进基层开展实习实训工作,2024年与企业签订横向课题30余项,到账经费360余万元。



第五,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和实践教学教师队伍管理与建设,体育系根据学校教务部关于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要求,目前双师双能型教师人数达37人,占到专任教师的比例为80.4%。
第六,根据学科、专业发展的需要和教师自身发展需要,多位老师先后到北京体育大学、首都体育学院和韩国、美国等国家攻读博士学位和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