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我系在南校区体育馆二楼会议室举办曹景川课程思政创新工作室教研沙龙。体育系党委书记冯晋军、体育系党委副书记周银、全体教职工和学生代表参加活动。活动由体育系副主任富小刚主持。

活动中,参会教师分别就课程思政教学经验进行了分享交流。富小刚老师从怎么理解课程思政、在专业课程中挖掘哪些思政的元素、怎样在专业课中融入课程思政三方面进行了深入阐释。
周银老师从学生工作视角出发,认为课程思政作为高校育人关键手段,应坚持问题导向,借典型案例、身边事,贴合学生实际,增强思政针对性、实效性,推动课程与思政有机融合,应重视学生参与、用易懂语言、沉浸式体验,使其理解思政重要性。同时,她认为,跨学科合作能够实现全面覆盖,建立评价机制能够确保质量效果。鉴于学生群体更迭,课程思政要持续改进,定期收集反馈、评估成效。

赵振老师认为课程思政应从历史、从个人的小事入手来确定行动方向,从现实入手来立足当下,关注时代特点和潮流,把当下的每一件事做好,脚踏实地,引导学生在时代的浪潮中找准自己的位置,践行自己的价值。

姚晓芳老师提出在教学中通过灌输与渗透相结合来实现课程思政。通过终身学习,做到灌输与渗透,将课程思政融入学科教学才能旁征博引、信手拈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及其运用方法,学习国家的基本政策、法律、法规,结合专业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知识融会贯通,最终解决怎么学的问题。

刘精武老师围绕武术这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和教育价值,阐述了在武术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及方法途径。

系党委书记冯晋军强调,课程思政融合对于专业建设至关重要,不仅能够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更能够增强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思想政治水平。我系一贯重视课程思政建设,希望老师们以此次曹景川课程思政创新工作室教研沙龙活动为契机,以太行精神为指引,团结一心、依靠师生,探索课程思政与学科专业教学的有机融合,推动“大思政课”建设格局。

立德树人,启智润心。体育筑魂,思政引航。此次沙龙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推动课程思政全覆盖、打造课程思政示范课具有重要作用。今后,体育系将进一步丰富、创新课程思政沙龙系列活动主题与内容,探索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模式,努力提升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在构建高质量教研交流平台的路上赓续前行、奋楫争先。